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我国的殡葬服务业还是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目前殡葬服务市场的经营主体仍然是民政部门占绝对优势,殡仪馆绝大多数由民政部门举办,经营性公墓多由民政部门主管主营或控股联营,民政部门占据了殡葬服务市场的较大份额,形成殡葬市场垄断竞争的格局。垄断消除了机构的外部竞争压力,同时也抵消了机构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造成殡葬事业单位缺乏竞争意识。
殡葬事业单位非企业化的管理模式造成管理费用开支过多和人财物的浪费,不健全的投资约束机制、低水平的设计、过高的固定资产投资,造成殡葬服务机构高能耗、低负荷、运营成本高和经济效益低。垄断还造成了许多葬服务机构管理水平低下的状态,部分殡葬事业单位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手段粗糙,服务质量低下。
殡葬市场开放后,各类资本大量涌入。作为独立面对市场竞争的主体,各类殡葬经营者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利益的驱动导致殡葬市场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经营权的主体非法经营现象大量存在。如无权经营的公益性公墓在出售墓穴,未获许可的机构提供遗体接运和保存等基本殡葬服务,未经工商部门登记的机构在出售殡葬用品、提供殡仪服务等。二是有经营权的主体违法经营现象大量存在。如骨灰格位或墓位的非法传销,殡仪馆及相关服务单位的非法定价、擅自收费和价格欺诈,服务机构之间为争夺市场而形成的恶性竞争等,都极大地侵害了殡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殡葬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殡葬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以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连云港市殡仪馆为例,该馆在职在编人员24人,平均年龄40岁;大专以上学历占50%,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仅1人,大专学历11人①。中西部地区殡葬从业人员状况更县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