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殡仪服务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设施设备:确保殡仪馆配备先进的遗体处理、冷藏、火化等设备,以及舒适、庄重的告别厅、休息室等场所,为逝者家属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合理规划布局:根据实际需要和城市规划,合理设置治丧点、殡仪服务中心等,方便群众办理丧事。
二、优化服务流程
实行预约服务:通过预约服务法,提前为逝者家属办理火化、选购骨灰盒等手续,缩短家属在殡仪馆的等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公开透明收费: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和服务程序,避免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增强服务工作的透明度。
三、提升服务品质
加强职工培训:定期对殡仪服务职工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职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推行优质服务示范岗:通过设立服务标兵示范岗,激励职工向优质服务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树立服务新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让职工在日常服务中时刻体现对逝者家属的关心和理解。
四、强化监督管理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殡仪馆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殡葬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畅通监督渠道:鼓励群众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对殡葬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推动殡葬服务的持续优化。
五、推动信息化建设
建立信息平台:在民政局网站等官方平台设立“殡葬服务”板块,提供殡葬政策、服务指南、在线预约等功能,方便群众查询和办理相关业务。
加强信息共享:推动殡葬服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六、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弘扬传统文化:在殡葬服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举行庄重的告别仪式、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丧葬用品等,满足群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创新服务模式:根据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的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推广生态葬等环保葬式等。
综上所述,提高殡仪服务质量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流程优化、服务品质提升、监督管理强化、信息化建设推进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不断努力和改进,可以为逝者家属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殡葬服务。
为此总结一下几点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措施
公办殡葬服务机构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必须强调社会责任感。保证和提高殡仪服务质量是殡葬服务机构的首要任务,服务工作质量的好坏,是对殡葬改革和社会责任的综合反映,是衡量殡葬管理能力的重要依据。
一是强化为民理念。殡葬服务机构是殡葬改革的最前沿,是坚持为公众谋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殡葬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殡葬行业各部门坚持一切从公众利益出发,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高标准、严要求作为服务社会的第一要务,坚持把以人为本具体化,用制度管人,规范化管理,各司其职,在殡葬改革中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自主消费制等工作制度,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殡葬优质服务的水平。
二是简化办事程序。要规范殡葬服务业务,以快捷、便民、优质、高效为目的,推行温情服务,做到“三声、四心”,即来有应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接待热心、服务细心、解答问题耐心、接受意见虚心。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狠抓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民主决策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公众监督和参与制度、法律约束制度等一系列服务制度体系。凡是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殡葬服务,立足于公平、公正、公开,增强殡葬服务的透明度。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重占完善六大机制:完善岗位责任机制,实现效能建设目标具体化,完善政务公开机制,实现内容公开制度化;完善意见整改机制,实现机关效能白规范化:完善民生诉求机制,实现群众投诉便捷化;完善承诺机制,实现民政服务监督公众化;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责任追究明细化,确保殡葬改革工作全面“提质、提速、提效”。
要强化殡葬公共服务主体的责任。改变政府单一主导供给殡葬服务的模式,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葬服务中动员、参与、社会互助的优势,协调社工机构与街道、社区和葬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建立信息互动、沟通平台,
搭建殡葬资源配置平台,开创社会组织参与殡葬服务的新模式,形成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如殡葬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殡葬社会组织及市场组织共同参与殡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效率。